解讀《美國國家BIM標準》–— BIM能力成熟度模型(十)原創

陸一昕 2019年2月28號

解讀《美國國家BIM標準》–— BIM能力成熟度模型(十)原創

BIM很重要的一個功能是用數字化的方式清晰地描述建筑物內部的空間關系,而這種信息對既有建筑來說非常有價值,特別是在其運營階段,如與地理空間信息GIS結合起來,可以為我們提供精準的室內位置服務。無獨有偶,在BIM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中也提到了這個重要概念  空間能力(即Spatial Capability”)。

在美國規范中,CMM關于BIM空間能力的評價標準是這樣定義的:

解讀《美國國家BIM標準》–— BIM能力成熟度模型(十)原創

BIM的空間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筑物信息未來的應用價值。那么,具體哪些因素是影響BIM的空間能力,需要我們努力提升的方向呢?

首先,BIM中必須包含能體現空間關系的數據,如:樓層、標高、房間等,這些屬性信息是未來空間信息劃分和提取的基礎。然后,BIM需要根據使用方對空間的定義和劃分,能快速準確地提取出相應的構件,并組合成局部場景進行展示。這樣的空間定義和劃分應該是可以按任意維度進行配置的,而不是固定的。

當然,BIM僅僅是描述的建筑內相對空間信息,在真實世界中,需要和GIS絕對空間信息進行匹配和集成使用。長久以來,BIMGIS分別面向兩個空間,使用兩套獨立的體系,所以當前的BIMGIS融合主要還停留在展示層上,很少從數據層面進行集成。數據級的融合自然難度更大,需要我們很好地劃分和映射兩個維度的空間信息,甚至是需要具備一整套完善、統一的空間編碼體系。但是,只有當BIMGIS在數據級進行了集成,才能在同一個虛擬空間中實現真正的空間位置服務、空間無縫切換、交互操作等應用。

除了我們關注較多的地上空間外,其實還有廣袤的地下空間亟待我們去數字化,如:地下管廊等。通過BIM+GIS技術,完全可以同時管好地上和地下空間信息,并實現地上、地下空間立體式展示和綜合管控。當然,空間劃分和信息提取規則依舊是不可或缺的技術保障,否則很難做到地上地下空間的銜接和對應。

相信此時大家一定都看懂了,其實BIM管理的是建筑物內部的微觀空間信息,GIS管理的是建筑物外部的宏觀空間信息,兩者結合起來,才是對空間的最完整表達。所以,BIM空間能力的關鍵是:靈活地按需提取空間數據能力+GIS數據級的融合能力。

 

我的觀點

牛人希望您寫下您的觀點.......

觀點碰撞
  • 靜鳴驚人 2019-03-11 15:11:35

    你好,非常感謝您的原創分享,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想要請教一下,還望百忙之中抽空解答一下,非常感謝!

    在你的文章里提到,中國的BIM相較于國外的發展有一部分的之后,其中有一大原因是企業管理和行業的模式上的問題是嗎,基于這個原因我目前還想象不到其中具體的邏輯關系和問題沖突的點,一直很困惑,不知作者可有更好的理解,還望分享,感謝。

    1 0
    • 陸一昕 2019-03-21 09:48:34

      您好!謝謝您的關注,就您的提問很愿意在這里跟您交流分享。

      其實BIM內含了一套工作方法和實施流程,有些和傳統的工作機制、職責分工是不一樣的。比如BIM強調的全生命周期一體化管理,但行業本身就是分段式 的,存在著管理上的壁壘。 歡迎隨時交流。

精彩推薦
更多精彩
深夜www,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青,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丝袜,亚洲情xo亚洲色xo,国产JIZZ中国JIZZ免费看,亚州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