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以前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給我發了一個微信,看完后,我先是一愣,突然不知道從哪兒下手回答。
小李,你現在搞BIM,BIM到底有什么用?今天集團開會領導們一直在提,BIM、建筑工業化、智能建造,都是些概念,還讓我調研一下,做一個分享,集團準備組建BIM中心,你懂這個,給我點學習資料。
我的老領導做了近10年的項目經理,技術經驗沒得說,在新事物來敲門時也顯得有些慌張,BIM數字化技術在行業發展多年,但他們還處在詢問有什么用的階段,工程圈技術信息隔閡現在依然很嚴重。我感覺很難用幾句話解釋清楚,找了一個時間給他打了1小時電話,并把中建一局崔老師的《如何構建企業BIM中心》的資料發給了他。
其實,在這個數字化時代,建工從業人員未來1-3年內都不可避免和BIM、裝配式技術打交道,提前學習掌握新技能,讓自己擁有比其他人更多選擇的權利,也許是現在為數不多的大紅利吧。
我在現場待過幾年,之后一直從事BIM相關的工作,對BIM技術的發展與價值,有幾點理解,分享給大家。
目前建筑業工人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由于年輕人不愿補充進來,項目用工出現斷層,老齡化現象嚴重,且每年按照1歲的增幅在逐年增加?梢韵胂,未來5-10年,這一批工人干不動了,誰來干活?(細思極恐)
工人老齡化是國家加快推進建筑裝配式的一個重要因素,新技術的發展是一個趨勢,但工人老齡化問題更為迫切。將來勞動力不夠,只能用機械、建筑機器人頂上,所以2020年8月住建部聯合9部委發布“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文件,重點提到大力推廣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BIM技術是建筑裝配式的基礎數據支持,獲取到建筑精準尺寸,預制件廠開展流水線施工作業,然后把預制構件運到現場進行組裝,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現場人力的投入。
目前比較熱點的智能建造,也是基于此衍生出來的方向,發展建筑機器人,現在已有公司研發實施,先把一個建筑物的精準模型建好,然后給機器人設定好工人仿真模擬程序,模仿人力去實施作業,現在混凝土振搗、抹平、貼磚、清掃等十幾款機器人已經研發出來。但不管建筑裝配式還是智能建造,BIM都是基礎應用技術,沒有精準模型、精準數據,建筑工業化和智能建造是無法有效完成的。
先看一組數據:國內80%的項目是逾期的,40%的項目是超預算的,90%的現場質量安全問題都是低級錯誤。為什么出現這些問題,除了客觀因素外,有多少是可以通過有效的施工組織管理避免的。目前施工現場的信息化水平很低,縱然企業尤其是央企有很多管理規范,但缺少能真正執行好的人,現場管理決策的效率效果依然取決于項目經理的組織管理水平。
同樣一個項目不同項目經理干,有的掙錢,有的賠錢,有的提前完工,有的逾期很久,有的組織順暢沒有窩工浪費,有的現場管理失控。
為什么不可以把一些分部分項施工組織標準化,提前在電腦虛擬建造演練一遍,嚴格把各工序科學地映射到數字空間中,把一些圖紙碰撞、場布、復雜節點施工、機電管綜等提前模擬優化好,指導現場施工,而不是憑借現場管理人員的大腦記憶與臨場協調能力。
在項目合同框架下,通過施工模擬最大化保障各工序工種順暢施工,減少因組織安排不當導致的窩工、材料浪費,減少因圖紙錯誤造成的扯皮、材料浪費與工期延誤。項目早一天完工比什么都強,畢竟現場一天的人材機租賃費用也不只幾萬元。
很多人覺得BIM沒有用,是花架子,沒有BIM的時候一樣干活,其實有很大誤區,借某位頂級甲方項目負責人的話說,“看不懂,學不會,不會管”。BIM技術應用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是一把手工程,是需要貫穿在整個施工組織管理過程中的,需要現場各崗位介入學習應用,所以不要認為我不搞技術,BIM就跟我沒關系。
項目施工組織標準化是一個趨勢,標準化的前提是建筑信息數字化,數字化的基礎就是BIM技術。BIM技術是手段,降本增效是目的。項目管理人員不懂BIM,是制約項目或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而不是BIM技術本身。
《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規范》國家標準中,明確要求:采用BIM 技術或者裝配式技術的,招標文件中應當有明確要求;建設單位對承諾采用BIM技術或裝配式技術的投標人應當適當設置加分條件。可以看出國家政策對于BIM技術的大力支持,重視和發展BIM技術人才。
正是因為BIM技術影響以后工程招投標,所以企業才不遺余力地培養BIM技術人才。
剛才講到,BIM應用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是需要貫穿在整個施工組織管理過程中的,所以現場八大員均需學習與應用,掌握BIM技術除了能把項目工作做好,也對個人職業發展有很大幫助,下面從職業晉升、薪資激勵、轉崗、兼職創收四方面介紹。
各地BIM應用政策逐漸落地,部分企業已經把是否具備BIM技能作為晉升項目經理或總工的必備條件。政府投資的重點工程開始試點要求使用BIM技術在工程全生命期應用管理,同時一些超異形的建筑利用傳統設計、施工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要求,未來的項目管理人員,將是兼備BIM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項目八大員常規發展路徑是員工-部門負責人-項目經理,掌握BIM新技能,提前在項目上應用實施,除了比同齡人獲得更多更快的成長機會,如果公司組建BIM中心,還有機會回公司事業部發展,實現彎道超車。
很多公司對掌握BIM技術且考取圖學會證書的員工,設定一定的薪資獎勵。補助標準不同,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有的是以漲工資的方式,有的是以一次性獎勵方式。
注:很多大型企業均有補助,不一一列出。
目前全國對BIM人才的渴求非常強烈,中建、中鐵、各大施工單位及設計院正在高薪招聘,跳槽換崗機會比較多。年輕人想要脫離現場,學習BIM技術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學好BIM技術之后,還有一種業余創收的可能,就是兼職建模,接私活,不過這個對空余時間有一定的要求。根據時間和熟練程度不同,1個月1000-5000元收入不等,小筑這邊可以階段性推薦兼職機會
很多人在接觸BIM技術的時候,兩個字形容:蒙圈,碎片化的形式接觸到BIM概念,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大部分人不知道從哪下手開始學習...我總結了一下大家的狀態,不知道你是不是也中招:
第一:沒基礎,沒思路,不知道該學哪些BIM軟件
第二:沒時間,加班狗,忙到吐血,想快速學習,快速應用
第三:沒人教,有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從抓耳撓腮到喪失興趣
第四:沒氛圍,不是自律的人,沒人監督,缺少學習主動性
直到現在,我發現還是有很多人認為BIM就是建模、翻模等,其實是有誤解的。BIM是基于一系列軟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技術統稱,市場上BIM軟件不下幾十款,但主流應用的軟件分專業也就5-10款,BIM技術的學習也不僅是建模,建模是整個BIM應用管理的基礎,真正有價值的是應用管理階段。
根據上面的BIM技能學習價值曲線,主要可以把BIM學習劃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建模階段:主要學習的是建模軟件,現在90%企業在用Revit軟件進行建模,我也推薦大家就學這個軟件。本階段學習周期建議1-2個月的時間。
第二階段是應用階段:主要學習BIM應用軟件來解決實際現場問題,例如使用Navisworks做碰撞檢測、管線綜合、用fuzor做施工模擬、lumion做真實渲染,用BIM施工現場布置做場布等等,這個階段學習周期建議1-2個月,學會本階段軟件,薪資比只會Revit建模的時候,至少上漲3000元。
第三階段是管理階段:主要學習項目管理平臺軟件,把控整體項目流程,如國內目前使用最廣的廣聯達BIM5D、BIM+裝配式技術等,這個階段學習周期建議1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