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教授王廣斌:BIM讓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價值最大化

2021/05/31
閱讀(10039
評論(0
收藏(0
來源:網絡
作者:BIM小師哥
簡要: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作為建筑學、工程學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是建筑業改革創新的關鍵性技術,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資訊模型一詞由Autodesk所創的。它是來形容那些以三維圖形為主、物件導向、建筑學有關的電腦輔助設計2015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后,極大地推進了我國BIM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近日,有媒體針對BIM技術在建筑行業中實際應用的有關話題采訪了同濟大學建筑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廣斌教授,采訪中王教授表示目前中國的建筑企業僅把BIM技術的應用停留在了技術層面,這其實是片面的,BIM技術的應用應該深化到建筑企業建設項目的方方面面中,其中包括:制度、組織流程、領導力、人員實際技能。

“如果每個建筑企業都能把BIM技術和企業的組織制度、組織環境、管理模式以及企業人員知識技能的培訓緊密聯系在一起,BIM的價值才能最大化。同時,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BIM人才的培養都是至關重要的,需要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努力!

下面小筑為大家整理了王教授采訪語錄。

01問:目前來看,您認為BIM技術在國內建筑行業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如何?

王教授:BIM技術目前在建筑企業承建的項目中的應用確實是非常熱門的,這是BIM技術應用在中國經過十多年發展后取得的小成果,但同時企業也面臨一個問題,就是BIM技術在集成項目中的應用問題,這是面臨的主要挑戰和最大困難。這個問題的解決不僅僅要從技術上著手,更需要從過程、組織和產品不同的角度進行改革創新,需要更大投入,這也是業內非常迫切需要重點討論和解決的問題。

實踐告訴我們,項目中只有將BIM技術貫穿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才能真正令其價值最大化。

 

比如實際項目中,建筑的設計階段,項目參與方沒有辦法提前獲取施工和運營所需要的信息,設計方的設計依據還是傳統的設計標準和規范,這樣設計無法實際考慮到項目的可施工性和可維護性的信息需求,這樣的情況下就很難把BIM從設計階段有效的傳遞到施工階段,更不要說運營階段。從這里便可看出,我們除了要推動BIM技術不斷進步外,還應該將BIM與現有的行業環境、組織流程、管理模式以及人員知識技能培訓緊密結合在一起,甚至還需要將現有的規范、標準、政策做出最合適的調整。

全球BIM最佳實踐也證明,BIM全生命周期成功應用的組織模式是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集成項目交付),在這個模式下,施工階段和運營階段的參與方提前介入到設計階段共同工作各個環節割裂的問題都得到了很好解決。

小筑注解:集成產品開發(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簡稱IPD)是一套產品開發的模式、理念與方法。IPD的思想來源于美國PRTM公司出版的《產品及生命周期優化法》(簡稱PACE——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一書,該書中詳細描述了這種新的產品開發模式所包含的各個方面。

2問:總的來說,王教授認為國內的BIM技術有哪些新的變化和發展?發展中有存在什么問題嗎?

王教授:一是行業需求發生了變化。BIM技術的應用已經從原來的住房建筑逐漸擴展到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并且我們也能在更多大型的項目中看到BIM技術被認可,比如機場、軌道交通、醫療建筑等。

二是BIM技術本身也在快速發展。除了配套的相關軟硬件快速發展外,5G等新技術已經開始試用,BIM技術的未來將被深刻的改變。

三是行業環境不斷改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倡全過程工程咨詢和EPC(工程總承包),由于這種政策導向以及組織結構發生的改變,對BIM技術的應用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看到發展的同時,也需要看到BIM技術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業內設計、施工的組織流程和人員知識技能的提升與BIM技術的發展還不是很匹配。其次,行業對BIM人才需求巨大,但符合要求的人員數量卻很少,市場得不到滿足。

3問:BIM作為建筑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促進了建筑領域生產方式的變革。王教授您認為政府、企業和從業者需要做些什么呢?

王教授:從大的層面來看(政府層面),目前我國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這樣的背景下,政府必須出臺政策進一步引導新興技術與BIM在建筑業更加深化地融合應用。比如,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等新興建造技術與BIM技術的融合,3D掃描、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與BIM技術的融合。最重要的是,政府應該從制度上解決BIM人才的培養與生產需求的矛盾,這樣才能保障建筑行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

從企業層面來看,各建筑企業需要意識到BIM技術應當與企業業務生產深度融合,而非只是簡單的將BIM用來3D可視、漫游和碰撞檢查。可視化是BIM技術基本的特征之一,并不能充分發揮BIM的價值。企業只有深刻意識到,BIM技術必須深入企業生產過程、緊密與項目的各個崗位融合創新,與企業的管理和組織流程相結合。只有這樣,BIM技術的價值才能真正發揮出來。

對于從業者而言,要明白BIM技術是涉及行業中各個崗位和專業的基本技能。BIM技術可能是建筑行業的“Windows系統”,將來大家可能都會在這一環境下工作,BIM技術將來應成為每個從業者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4問:今年,國內啟動了“1+X證書”制度試點。王教授如何看待這個改變?對BIM人才的培養您還有什么建議呢?

王教授:在BIM人才培養上,我們要明確,把責任單方面推給誰都是不行的,BIM人才培養需要我們的政府、建筑企業、個人等多個方面聯合實行。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這是適應我國未來產業需求和人才培養創新的重大變革。BIM作為“1+X證書”制度試點首批技能以及“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被列為新職業,都說明了相關部門對BIM人才培養的重視,意識到了其在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產業升級變革中的作用,具有戰略遠見。

當然,國家層面重視的同時,企業和個體也應該重視起來,一定要清醒地意識到宏觀環境和時代發展的需求。要想在未來具有競爭力,企業必須要清晰了解BIM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并要注重BIM人才的培養,這一點也是需要進行改變的。

小筑總結: 從2007年,上海世博會芬蘭館、德國館、國家電網館等場館建設采用BIM設計技術使得國內工程界認識BIM開始至今,BIM技術的發展不斷加快,各大高校建筑專業也加快了BIM方面人才培養,在未來,BIM技術將是建工人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你還在猶豫是否需要學習BIM嗎?

版權申明:本文章內容來自(網絡),作者(BIM小師哥)。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0
收藏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你的評論

登錄發表評論
發布
掃碼加入
易筑BIM交流群
掃碼關注
行見BIM官方公眾號

培訓教程熱門資訊

+MORE

深夜www,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青,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丝袜,亚洲情xo亚洲色xo,国产JIZZ中国JIZZ免费看,亚州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