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廈位于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中心區域,總高度632 m,地下5層、地上 121層,造型美觀,具備“內圓外三角形”的“自下而上收縮”的綠色設計理念。外墻采用以雙層單元式玻璃幕墻為主,使其具有動態美感,同時,還兼顧了其外圍護結構高效節能的優點。
由于上海中心大廈幕墻工程體量龐大,主樓的玻璃幕墻達到14萬m²,支撐體系結構復雜,外幕墻共19317個單元板塊是無一相同的異型單元板,幕墻工程共分為9區,以主體結構的8道榆架層為分界,每個區域的幕墻自成獨立體系。整個玻璃幕墻體系要綜合考量抗臺風、抗地震,高低溫差變形、幕墻玻璃板塊加載自重等各種環境因素影響下,幕墻變形及結構安全實施的控制。因此對其結構的安全性、變形控制、施工安裝精度的要求極具挑戰性。實踐證明BIM技術的應用為該項目上述難題的系統性解決提供保證,其作用表現在:
(1)設計階段BIM方案模型的創建解決了復雜設計在各個專業間的有效銜接的問題。借助BIM模型蘊含豐富的建筑物結構信息的特點和功能,利用BIM模型的設計能力與可視性,在設評交底和圖紙會審工作中,提供了最便利、最直觀的專業間的溝通手段,有效的解決了建筑方案、結構構造與幕墻設計等各個相關環節設計方案的銜接回題,BIM模型在指導設計方案設計及施工圖設計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2)基于BIM技術的幕墻深化設計高質,高效。在設計階段采用了BIM建模技術對設計方案模型進行了信息完善,更加符合現場實際情況。在深化設計的過程中,利用BIM模型通過定制的族模塊,建立可指導加工圖設計的三維立體,能夠精準指導幕墻單元模塊工廠化預制加工,避免出現現場安裝誤差,使得工作效率和安裝準確性都有了大幅提升。 (3)用BIM技術指導幕墻施工降低成本﹑節省工期。利用BIM技術為施工單位的施工決策提供技術支持,三維施工的模擬減少了施工過程的錯、漏、碰、缺的問題,大幅提高安裝的成功率,避免了重復施工對工期、人力、材料的浪費,同時也為方案優化、施工組織方案提供了科學依據,BIM平臺提供的數據可讓項目管理更加安全有序,并可實現幕墻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管理。
版權申明:本文章內容來自(網絡),作者(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